中国人民大学留学 (https://www.liuxue114.com/renda/)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会见时对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等部门的领导莅临学校表示欢迎,并与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等进行了亲切交流。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代表学校致词。他指出,残疾人事业是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理论的支撑。中国人民大学于2007年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跨院系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就是基于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及其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理念与中国人民大学“人民、人本、人文”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自己贡献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他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七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示肯定与祝贺。他强调,只有实现了残疾人的同步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真正的小康,才是共享的小康、和谐的小康。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在致词中阐述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取向。他指出,自有人类,就有残疾,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两种人组成,一种是健全人,一种是残疾人,而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残障状态,所以关心这个群体,做好这个群体的服务保障,不光是关注、关心那些已存残障的人,也是关心每一个健全人的未来,因此,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他在讲话中还历数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七年来所做出的成绩,特别对中国人民大学和郑功成教授及其团队持续多年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人民大学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对残疾人事业始终给予鼎力支持,是我国残疾人事业蓬勃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扶贫工作总况及新进展,强调一定要重视对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并提出了农村残疾人扶贫要组织化、农村残疾人扶贫要精准化和个性化、要对农村残疾人扶贫实施特惠政策等主张。他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具有明显的特征,普惠性的社会政策难以惠及多数残疾人,而应实施特惠性政策,在“惠农”基础上“惠贫”,在“惠贫”基础上“惠残”。
本届论坛主题为“残障与发展:残疾人同步小康与农村扶贫”。郑功成教授在介绍论坛背景时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冲刺期,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不仅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挑战,国家有必要为残疾人同步小康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北京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北京大学教授陈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雄围绕论坛主题做了大会发言。
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程凯在大会发言中回顾了残疾人的扶贫开发过程,总结了残疾人扶贫开发的经验,认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带来新机遇,分析了残疾人扶贫面临的现实困难,发表了自己对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目标的基本思路。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以及中央政府建立和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基本情况。他特别强调要提升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率,发展能够实现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等。
北京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同步小康”意味着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有同等的地位、平等的机会,实现生存、参与和发展的权利;“同步”不是单指整个群体状况的改善,而是每一个残疾人的自主发展;“同步”意味着相互融合,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她提出,在平等和融合的理念指导下,实现残疾人的“同步小康”,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建立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会融合机制;建立更加完备的权益保障机制;建立更加有效的能力提升机制。
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在大会发言中分析了失能老人照护服务存在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及其根源,并提出了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以缓解失能老年人困境的系列建议。
北京大学教授陈功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残疾人小康监测基本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设计了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的方案。他认为,同步小康的目标不应止于残疾人家庭与社会平均收入的同步增长,而应快于社会平均收入的增长。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不仅要提高残疾人就业率,还需要加大转移支付,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雄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自2013年8月份开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扶贫专项调查项目,用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向与会者描述了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的生存境况及其原因。提出改进农村残疾人扶贫的系列建议,包括:提升贫困连片地区残疾人人力资本,提高其自我脱贫能力;从“普惠”和“特惠”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农村残疾人基本生活保护制度;建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残疾人扶贫专项扶贫基金,帮助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改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扶贫手段,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持贫目标的精确性,通过个性化帮扶使残疾人脱贫。
在“残疾人同步小康”、“农村残疾人扶贫”、“残疾人事业发展”三个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建飞、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黄恒学、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沛、国家统计局统计研究所研究员吕庆喆、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吕学静、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葛忠明、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邱观建、民政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成海军、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潇、中国残联研究室副主任郭春宁、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巡视员张恩和、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副巡视员卢连才等36名专家学者与残疾人组织负责人做了学术报告。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陈新民、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天津市残联副巡视员王健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树函、黎建飞、杨立雄分别主持了相关分论坛。
与会专家认为,残疾人贫困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贫困问题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短板,必须对残疾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的脱贫、缓贫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扶贫开发、社会救助、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力,有针对性地提供扶持措施,让残疾人合理分享到国家发展成果,并能够平等地融入社会,享有应有的体面与尊严。
与会专家学者还集中探讨了残疾人同步小康的内涵与外延、农村残疾人同步小康的困难与挑战、地方残疾人同步小康的实践与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理论与政策建议。
“残障与发展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等于2008年创设的一个全国性人道主义理论与政策交流平台,迄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七届,每届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形成了有价值的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是我国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与政策研讨平台。
- 留学模式
- 热门院校
- 留学规划
- 留学专题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