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400-616-2639

索取免费课程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华辰梦想起航计划”立项答辩会举行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时间:2014-06-18 14:52:32

6月1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华辰梦想起航计划”立项答辩会在公共教学三楼3102教室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留学 (https://www.liuxue114.com/renda/讯:文学院校友会秘书长潘天强、文学院副院长徐楠、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胡玲莉、团委书记黄彦菲,文学院青年教师汪海、陈涛、白鸽出席本次答辩会并担任评委。本次答辩会评委还包括文学院各学生组织代表及本科各班级代表。
  “华辰梦想起航计划”项目来源于为文学院1979级校友甘学军先生捐赠的“华辰文化教育基金”中的一项专项资金,旨在鼓励学生努力进取、追求理想、团结协作、服务他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潘天强秘书长对同学们积极创新表示支持,他谈到:“梦想对文学院的同学们来说尤为重要,对同学们的创新和创造,我们给以全部的支持。”他以甘学军校友为例,强调同学们在拥有梦想的同时,更要拥有诚信:“我很担心同学们会在申请到了这笔基金后,让项目不了了之。在培养梦想和创业的精神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诚信。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走上社会,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利益诱惑前坚守住底线,坚守住梦想,真诚地做出一点成绩。”由于此次是文学院第一次成立“华辰梦想起航计划”,潘天强秘书长最后补充道:“第一届的同学们,你们负有重要责任,你们要给后来者以指引,要用自己的行动,在没有诚信的社会中坚守诚信,在缺乏梦想的环境下创造梦想。”
  随后,“华辰梦想起航计划”立项答辩会正式开始。第一组申报项目是“公益星梦想”,代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进行立项展示的郭玉婵同学介绍了青协的三大基本项目:明园小学支教活动、海淀聋儿康复中心探访活动和北京人文游活动,并对下学期活动开展作了详细的规划,“将其作为一个推广学院青协品牌的一个手段,希望借此创造文院的特色。”对此,潘天强秘书长给出了建议:“人文游项目需要有些具体的成果,需要人文和游览的结合,更需要智性。”
  李珊珊同学代表第二组申请者上台,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的团体,她们希望能够自导自演一出具有青春特色的话剧,既作为文学节系列活动的一项内容,更作为大家青春的重要纪念。拥有排演此次文学节话剧“青鸟”的成功经验的她们自信而热情。
  第三组同学结合当下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想:文学院就业信息库的创建与共享。谢久胜同学介绍了当下的社会就业环境和项目进展,希望用信息库的方式为同学们之后的毕业工作和发展方向提供务实的指南和详尽的记录。但同时评委组提醒同学们对这项工作巨大工作量和技术难度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四组是由徐毅发同学负责的文学院院史视频制作项目。他觉得制作院史视频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文学院的学术传统、历史变迁乃至趣闻轶事,更在于让文院的同学们能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明确自己的传承和使命,让文脉得以薪火相传。陈涛老师就后期照片的处理和特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五个进行陈述展示的姚慧桥同学是所有申请者中唯一一个独自申报项目的人。她计划自费出版一本个人诗集:《桥》。她回顾了自己从接触诗歌,到爱上诗歌的整个过程,言语间处处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依恋,她说:“诗歌是我找到的自我表达的最好媒介。”
  袁满芳同学代表“中关村59号”文学社团上台进行展示。她介绍了“中关村59号”这一公众号的发展历程,在每一条推送中反映出其点滴的进步,和成员们执着的坚守。每一条推送的文字都经过了锤炼和细思,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让人们能够放慢脚步,学会慢读,并希望能够申请基金出版纸质版的刊物,让同学们的作品保存下去。
  第七组进行答辩的是2010届毕业班学生,他们准备制作一份毕业纪念册。项目负责人周海燕说“这份毕业册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在未来进行曲部分,不仅让同学们亲手涂鸦贴上班级毕业合照,和首页的刚进校时稚嫩的照片相呼应,而且还对未来有留白页。十年后、二十年后大家的聚会合影可以贴在这些空白页上,使纪念册具有长期性,同时也寓意毕业不散场,一切仍是未完待续。”
  朱敏同学代表文学院新闻中心作了陈述。作为文学院第一个学生新闻社团,新闻中心的在做好常规工作之外,希望能够借助梦想基金的机会,出版真正属于同学们的访谈集,此外,新闻中心还希望能够邀请校友、媒体界人士和校内其他媒体进行交流分享,通过举办媒体分享会、媒体技能培训会等形式来提高同学们的新闻能力,让同学们更深入接触传媒领域。
  答辩最后,汪海老师对同学们的各个梦想做了点评。他说:“今天我站在这里,真正地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就像弗洛伊德说:‘文学就是一种做白日梦的方式’,但也有很多人丢失了梦想,不会做梦了。”汪海老师激励同学们拥有勇气实现各种各样的梦想。
  对于本次“华辰梦想起航计划”立项答辩会的顺利举办,潘天强秘书长表示祝贺,他认为:“同学们的项目都很有特点,符合梦想起航的主题。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有的项目准备工作还欠缺一些。”他表示“中关村59号”微信文学平台项目已经投入实践,效果不错,令他印象深刻。
  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胡玲莉认为:“今年比较遗憾的地方就是个人申请的比较少”,她建议说,“同学们还可以以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宿舍为单位进行申请,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能够充分把握梦想、时间性、可实施性这几个关键词,准备来年的梦想计划。祝愿今年入选的梦想计划能够顺利实现,也期待明年有更多让评委老师眼前一亮的项目出现”。
  作为本次梦想起航计划唯一的个人申请者的姚惠桥同学,她申请的项目是个人诗集《桥》的自费出版计划。而本次“华辰梦想起航计划”的缘起也正是因为姚惠桥同学对诗歌创作的热忱打动了学院老师和同学们,最终学院商议、并获得甘学军校友的支持,决定在“华辰文化教育基金”中设立专项资金作为对同学们追求梦想与开发创新思维的鼓励。诗歌创作对于惠桥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她说:“我以后也会继续写诗,这虽然也不是一个可以强求的事情,但我会依然爱着它。读诗和写诗是真正能让我找到快乐的,是无可替代的。”
  同样为了实现文学梦想而申请起航基金的是“中关村59号微信平台”项目组,由汤欢、薛子俊发起,汇集了包括人大文学院硕士生、本科生,北大中文系硕士生在内的12位热爱文学的同学。在“中关村59号”的创刊号中这样写道:“我相信,我们当中依然有人坚持用写作来抵抗现实,用写作来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相信他们也期待将自己的文字展现给世人,在大家的批评中得以成长和进步,在赞许和鼓励中得以慰藉和坚持。我相信,任何时候,好的文字都能给人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而文字的分享带给作者的成就感也将是无与伦比的。”这是文学院学子发出的他们最赤诚的声音。
  文学院新闻中心自2013年10月成立起,已出版了三期新闻性报纸——《中文视窗》,并举办了多次新闻写作、摄影方向的交流会。“本次新闻中心申请华辰梦想起航计划,是希望把资金用到邀请嘉宾进行经验分享、举办交流会,以及印刷纸质版访谈集上”,新闻中心副主任周晓同学介绍到。参加本次答辩会的文学院新闻中心首任主任、文学院2013级研究生王竹茜回顾自己过去一年为自己的新闻梦想的奔走感慨道:“看到新闻中心发展进程突然就眼睛泛酸,原来我们经历了这么多,走到现在获得的支持好多,困难好多,甚至有停滞的时候,不足之处就更多了。所谓青春,就应该是给我们做梦的机会吧。”

相关链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学预科  上海交通大学留学预科  北大韩国留学预科

中国人民大学在线填写报名表

咨询电话:400-616-2639